鲢鳙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挽救一条鱼濒危物种滇池金线鲃沉浮启示 [复制链接]

1#

理想的,或者说未来的滇池水体,是什么样子?

1月20日,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察看滇池保护治理情况。现场一个玻璃“生态缸”引人注目:雪白淡雅的海菜花盛开水面,滇池金线鲃游弋穿行,背角无齿蚌栖息缸底。负责生态缸布置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博物馆副馆长李维薇介绍:“海菜花、金线鲃和无齿蚌分别代表的是滇池土著植物、鱼类和螺蚌,这个微缩版生态系统,是今后滇池水域有望达到的理想状态。”

她接着说:“滇池保护治理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窗口期,也迎来了科技创新的机遇期。从工程治理为主逐渐转向,越来越多本土物种将回归、重现,滇池生物多样性更丰富,形成立体平衡的生态系统。”

那条阳光下闪光的金线鲃,被称为“滇池古董”:三百多万年前滇池形成时它就存活其中,然而随着生存环境被破坏,上世纪八十年代它从湖体消失;随着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和增殖放流活动持续进行,如今在入滇河流盘龙江上游,又重现了它的种群身影。一条鱼的命运和滇池如此休戚相关,给当前的湖泊治理修复以启迪。

从濒危国家II级保护动物,到如今千万尾级的人工繁育能力;从野外罕见的极小种群,到山区养殖品种;从退出湖体向人类发出警告,到重新入湖对滇池水体进行生物治理——位居“云南四大名鱼”之首的滇池金线鲃,经历了怎样的“兴衰沉浮”?

消失之谜:滇池向人们发出的“早期警告”

潺潺流水清澈见底,云南光唇鱼、昆明裂腹鱼、云南盘鮈和滇池金线鲃成群结队摇头摆尾游荡。簇簇海菜花顺水漂浮,花朵点缀水面。暮春时节记者来到昆明嵩明黑龙潭,似误入桃花源,见到了久违的海菜花和野生鱼,心情顿感舒畅。

同来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潘晓赋老师“一语催深梦中人”:“想想吧,以前五百里滇池,条条入滇池河流,都这样子!”

当这种滇池奔来眼底,该是怎样“喜茫茫空阔无边”?但俱往矣!滇池污染在世纪之交达到顶峰,人们看到的是蓝藻爆发后“绿油漆”般的滇池水,阵阵恶臭让人避之不及。就像诗人的哀叹:你是否真有过那些——湖蓝、碧蓝、湛蓝、深蓝、孔雀蓝?曾经的许多滇池风物,也留在了文献或记忆里。别的不说,滇池金线鲃就是例证。

滇池金线鲃俗称金线鱼、小洞鱼,曾是滇池的“旗舰物种”。成鱼喜食小鱼小虾,为“云南四大名鱼”之首——其他三种是洱海的大理弓鱼、抚仙湖的鱇浪白鱼和星云湖的大头鲤,可谓高原名湖育名鱼。

可金线鲃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滇池湖体中消失了,什么原因?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杨君兴研究员长期和鱼打交道,至今已37年。他解释:“原因是综合性的,主因是生存、产卵环境巨变,还有竞争不过外来物种,滥捕和水体污染也是原因。”

滇池金线鲃是条“娇贵”的鱼。每年约12月到3月,它都会游到滇池周边泉眼和地下暗河里产卵,水温在18-20度,须是干净的流水。它把卵小心翼翼产到水下砾石表面,进入7-8天孵化期,而青、草、鲢、鳙等“四大家鱼”孵化期只有两三天。这意味着,如果没了龙潭、地下河这样的产卵环境,或者产卵洄游通道被阻断,滇池金线鲃将遭受致命打击。而上世纪滇池大规模围湖造田,修建了防浪堤等工程,许多龙潭被砌石成池用来灌溉、取水,加之入滇河道萎缩污染,金线鲃不得不从滇池“逃亡”,“残存”在周边一些龙潭里。

史料记载,滇池围湖造田从年底开工,每天至少有10万人往滇池里倾倒石头和泥土,经过筑堤、排水、填土造田三大“战役”,历时8个月,昆明八景之一的“坝桥烟柳”变成乌黑的腐殖土。最终,围湖造田面积3万亩。然而多年以后,新造的土地利用率仅达四成,“下雨一包糟,干天火可烧”。从至累计产粮万公斤,不及当年造田大军用粮的四分之一。当时战天斗地的造田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考量,但付出的生态代价无可挽回。

长期以来,滇池也是个生产型湖泊,提高水产品产量“解决肚子问题”任务繁巨。年前滇池鱼类以本土鱼类为主。60年代后期,滇池放养的鲢鳙鱼、草鱼成为主流,年水产品捕捞量吨。年起,日本沼虾和秀丽白虾成为滇池主要捕获物,年水产品产量增至吨。上世纪80年代,外来物种银鱼开始成为主产品,单此一项产量曾达吨。

滇池渔政监督管理处副处长王勇年参加工作,和渔业打交道至今。他说直到年,才从水体治理角度往滇池投放本土鱼种,也就是人工繁育的滇池金线鲃。之前引入“四大家鱼”丰富菜篮子,尤其是附带来的麦穗鱼、鰕鯱鱼等,让金线鲃不堪其扰——鰕鯱鱼会吃掉它产在砾石上的受精卵。

杨君兴说:“金线鲃等土著鱼类在繁殖方面的‘脆弱娇贵’,恰恰说明它们对滇池健康水体环境依赖程度高,总书记说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系统,这个系统环环相扣,缺了那个链条都不行。”他认为,滇池金线鲃退出湖体,其实是在向人类发出早期警告,说明滇池已经“生病”了,但这个警告当时没被重视,或者说没被听懂。

滇池消失的不止金线鲃。上世纪60年代,滇池里有土著鱼26种,现在湖体中只存有4种了。目前滇池土著鱼类有15种濒危或易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8种。

金线鲃属一共有70多个种类,在鲤科里算物种丰富的家族了。如有滇池金线鲃,也有抚仙湖的抚仙金线鲃和阳宗海阳宗金线鲃——站在昆明梁王山顶,就可以一览三湖胜景。那么一种金线鲃即使灭绝了,又有多大影响?

洞穴生物是地球上最神秘的生物类群之一,是研究生物极端环境下生存适应的绝佳素材。杨君兴介绍:“每个生物都是一部‘天书’,蕴藏着隐秘的地质知识和进化信息,一个物种消失了,书里的一页纸就撕掉了。”

同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的王晓爱博士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来理解生物多样性,她说:“有物种多样才会有遗传的多样性,由此带来的丰富基因是人类应对各种不确定变化的资源库,比如应对各种流行传染病等也需要借助基因研究,不能因为现在‘没用’就不管,‘物种用时方恨少’。”

繁育之功:“抓住上苍留给我们的最后机会”

年的一天,杨君兴接到一个陌生的越洋电话。

对方自称是全球环境基金(GEF)的,计划资助他进行滇池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研究,并表示愿提供98万美元科研经费。杨君兴第一反应:“不是诈骗电话吧,那么多钱拿什么还?”

电话是全球环境基金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生物多样性官员托尼维克多打来的,钱由世界银行发放,属于赠款——杨君兴团队此前完成了抚仙湖鱇浪鱼的人工繁育,引起GEF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